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新闻  

我国白酒国际化之路的障碍何在?

发布人:怀庄酒业 点击:1568 日期:2013/11/29

      国内国外呈现出反差较大的销售业绩,对于在国内市场异常强势的白酒产业来说,国际化之路的障碍何在?

      营销专家毛小民认为,四个问题导致中国白酒国际化之路不畅:一是国外缺乏白酒标准;二是白酒没有批量进入国外流通市场;三是白酒缺乏海外认知度;四是中国的白酒文化在国外消费者心目中概念不明确。

      由于中国白酒工艺独特,在酒体质感上与国际消费市场的要求差别较大。另外,相关标准缺失让强调理性消费的国外消费者无法接受白酒产品。

      “关键在于标准的缺失。”社会化营销专家白玉峰认为,中国白酒是传统产品,在中国传承多年,即便标准不明的情况下,国内消费者对此也不会降低接受度,但是国外消费者则不同,他们更看重于科学化、数据化的标准,但是缺乏相关国际标准的白酒,就很难获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。

      产品标准的不明确及包装等外在因素,是制约白酒大步“走出去”的绊脚石。我国的白酒生产标准不够细化,尤其体现在对白酒产品中微生物种类、含量的标注上不够明确。国外要求对进口酒类产品含有物质进行理化分析,但国内行业很少有深入做这项工作的先例,这就很可能被“拒之门外”。

      此外,白酒独特的口感与中国饮食相适应的饮酒文化,是国际消费者难以接受的障碍所在。

      还有业界专家认为,适应了国内市场过分激烈竞争的白酒产品,未必会适应国际市场规范化的需求——在国内市场,运作渠道是企业拓展市场必需要做的功课。面对酒店、商超渠道,进店费、开瓶费、陈列费等种种方面投入的多少被视为企业开拓力度强弱的标志。但是,在国际市场这种涉嫌商业贿赂的行为是被严格禁止的,也就是说,国内通行的游戏规则在国外行不通,这也是中国白酒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继续面对的问题。

      而中国白酒过去赖以高速发展的政务团购模式,在西方社会更是不可能产生,指望依靠政府消费来拉动市场,这在很多国家是不现实的。

      博纳睿成咨询机构负责人史贤龙认为,白酒类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,也与当下的经济、文化地位分不开。国际上,文化产品的推广及大热是伴随着经济的提升而来,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提升会给白酒推广带来契机。

      史贤龙表示:“目前酒企进军海外,缺乏运作经验与相关人才,所以目前应该处于自然状态,顺势而为,不值得话费过多的资本与精力进军海外,毕竟有着一定的文化差异性。”

     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也认为,经营海外市场,需要建设营销网络,需要大量的人力、财力来保障,花费的成本巨大,而短期的市场回报并不可观,中长期的市场回报也难以预料。